當《生化奇兵:無限之城》的主角布克·德威特抵達浮空城市哥倫比亞時,當地政府急忙拼湊對長期令人畏懼的「偽先知」的描述。挑戰在於?多年來煽動的排外偏執已使目擊者被偏見蒙蔽,無法提供連貫的陳述。
警方廣播將布克交替描述為一名混血侏儒或一名身高不足五英尺的獨眼法國人。當德威特遇到一名素描畫家正在彙整嫌疑犯畫像時,無意中聽到的對話近乎諷刺:
「把他畫高一點……瘦一點。眼睛間距更寬。不,更瞇一點。頭髮是……帶點紅色且捲曲?絕對是愛爾蘭人的樣子。還有,記下他是個無政府主義者——你總能認出他們那類人。」
Irrational Games 的這一絕妙筆觸巧妙地揭示了社會如何因其僵化的意識形態而瓦解。這段記憶在Xbox近日展示《時鐘革命》蒸汽龐克RPG世界時再次浮現。

儘管其時間操控機制與工業時代背景難免讓人聯想到《生化奇兵:無限之城》,InXile的遊戲卻透過不同視角探討社會緊張關係。在此,玩家能在嚴峻的階級分化背景下操控時間本身——例如在槍戰中重建倒塌的牆壁作為掩護。
當一名貴族在警察總部怒斥時,熟悉的嫌疑犯描述模式再次出現:「高挑……修長體型。不,要肌肉發達!閃電般的反應!還有那鬍子——畫得更氣派點!」但目的截然不同。與其說是嘲諷偏見,這一刻更凸顯了《時鐘革命》靈活的角色創建系統。
這不僅是射擊遊戲,更是承載InXile標誌性DNA的成熟西方RPG——從選擇如街頭智慧豐富的齒輪匠到學識淵博的書卷守衛等背景,到影響化學抗性或對話技巧的屬性。你跨越時代的決策將永久重塑城市未來,獎勵投入於互動敘事的玩家。
這種誇張的基調實際強化了RPG系統,為超越類型陳規的非傳統選擇賦予合理性。
儘管表面相似,《時鐘革命》與《外圍世界2》的共通點遠多於肯·萊文的作品。兩者都擁抱互動敘事,讓玩家背景大幅影響結果——無論是成為轉職天空法警的罪犯,或是利用意外惡名的騙徒。
它們同樣具備令人聯想到舞台劇的鮮明美學——想想精緻服裝與飽和色彩喚起的朱浩偉式視覺風格。這種戲劇性為極度荒謬的時刻創造空間,例如在店鋪翻搜時閃避尖叫的機械玩偶。
《外圍世界2》的「缺陷」系統完美體現此手法:
- 「膝蓋不佳」以移動時關節響聲會驚動敵人為代價換取機動性
- 「偷竊癖」會在購物時觸發自動偷竊風險
- 選擇「愚笨」特質可解鎖絕頂愚蠢的解決方案(例如用加工肉類修理電腦)

《時鐘革命》在演示導致可憐的埃羅爾被燭臺終結的對話選項時,呼應了這種精神。「腦子!」兇手沉思道。「否則還真不敢相信。」這類令人愉悅的意外時刻在充斥公式化選擇的RPG中依然罕見。
重要的是,這種極端基調仍屬可選——沒人強迫玩家使用《外圍世界2》那基於節奏的「光譜舞劍」。這種模組化設計讓玩家能校準自己偏好的體驗。
就我而言,我已迫不及待要打造《時鐘革命》中最可疑的倫敦東區流氓——尤其當投入魅力點數竟引來警察質疑:「為何如此迷人?難道是前任情人的關係?」這種刻意營造的荒謬感,正使RPG類型持續充滿驚喜的不可預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