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生化奇兵:无限》的主角布克·德威特抵达悬浮都市哥伦比亚时,当地政府正忙着拼凑对长期令人恐惧的"伪先知"的描述。挑战何在?多年煽动的排外偏执已让目击者深受偏见蒙蔽,难以提供连贯的叙述。
警方的广播将布克交替描述为混血侏儒或身高不足五英尺的独眼法国人。当德威特遇到正在绘制嫌疑犯肖像的素描师时,偷听到的对话近乎讽刺:
"画高些...更瘦些。眼睛间距再宽点。不,要更眯缝些。头发是...红卷发?绝对是爱尔兰人长相。记得标注无政府主义者——你总能认出这类人。"
irrational Games 这一精妙笔触悄然揭示了社会如何因自身僵化意识形态而分崩离析。这段记忆在Xbox近期展示《Clockwork Revolution》蒸汽朋克RPG世界的活动中再度浮现。

尽管其时间机制与工业时代设定难免令人联想到《生化奇兵:无限》,但InXile这款游戏通过不同视角探索社会矛盾。在这里,玩家能操纵时间本身——在激烈交火中重建倒塌的墙壁作为掩护——背景则是严峻的阶级分化。
当贵族在警局总部怒斥时,熟悉的嫌犯描述套路再度出现:"高挑...纤细身材。不,要肌肉发达!闪电般反应!还有那胡子——画得更气派!"但目的已彻底改变。此刻并非嘲弄偏见,而是突显《Clockwork Revolution》灵活的角色创建系统。
这不仅是射击游戏,更是承载InXile标志性基因的完整西方RPG——从选择市井出身的机械匠到学识渊博的典籍守护者等背景,到影响抗药性或谈话技巧的属性配置。你跨越时代的决策将永久重塑城市未来,回报那些沉浸于动态叙事的玩家。
夸张的叙述基调实则强化了RPG系统,为超越类型陈规的反传统选择赋予合理性。
尽管表面相似,《Clockwork Revolution》与《天外世界2》的共通点远多于肯·莱文之作。两者都拥抱动态叙事,玩家背景将戏剧性影响结局——无论是罪犯转型为天空执法官,还是骗子利用意外获取的恶名。
它们还共享令人联想到舞台剧的鲜活美学——想想朱浩伟电影中那些精致的戏服与饱和色调。这种戏剧化为荒诞桥段创造了空间,比如在店铺翻找物品时躲闪尖叫的机械玩偶。
《天外世界2》的"缺陷系统"完美诠释此道:
- "膝盖劳损"提升机动性,代价是关节声响会惊动敌人
- "偷窃癖"导致逛街时可能自动行窃
- 选择"愚笨"特质可解锁令人叫绝的蠢办法(比如用加工肉品修理电脑)

当演示导致可怜的埃罗尔被烛台终结生命的对话选项时,《Clockwork Revolution》呼应了这种精神。"真是天才!"凶手沉思道,"否则我绝不会相信。"在充斥着公式化选择的RPG中,这类妙趣横生的意外时刻依然罕见。
重要的是,此类极端风格皆属可选——没人强迫玩家使用《天外世界2》那基于节奏的频谱舞动光剑。这种模块化设计让玩家能校准自己偏好的体验。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迫不及待要塑造《Clockwork Revolution》中最令人质疑的伦敦腔混混——尤其是当投入魅力值反而引来警官怀疑时:"为何如此迷人?莫非是前任恋人纠缠?"这种精心设计的荒诞感,正使RPG类型始终保持着引人入胜的不可预测性。